文章目录[+]
这两天我的评论区来了一位“特别”的网友,他留言让我看看这篇有关黄帝陵谁真谁假的文章。似乎在暗示陕西黄帝陵之名或许并不完全吻合历史的真实面貌,而真正的黄帝陵应位于河南灵宝。
一般对于在我视频下这种留言的网友,我都是一笑而过,但这次不太同以往,它触及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极为敏感且神圣的一环。
鉴于此,我想以理性的态度,结合史料记载,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旨在澄清事实,以免被一小撮人误解或误导,进而伤害到我们共同的文化根基。
这位网友认定黄帝陵应位于河南灵宝的理论依据主要出自两段史料:
《史记·孝武帝本纪》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通鉴》载:“荆山,在城南三十五里,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
其中第二段史料我查了半天,愣是没有找到这则资料的出处,这位网友如果看到了,麻烦给个链接,我也好学习学习。
黄帝陵作为中华人文始祖皇帝的墓葬,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传说与史料。今天我们不说传说,单说史料。看看这位网友的理论依据到底靠不靠谱?
我把黄帝陵在史料中有记载的材料仔细的查阅了一番,结论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关于黄帝陵在灵宝的史料刚才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单说其他的材料。
河北省涿鹿县黄帝陵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甘肃省正宁县黄帝陵
《汉书?地理志》记载:“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北京市平谷区黄帝陵
《大明一统志》记载:“渔子山,在平谷县东北一十里,上有大冢,云轩辕黄帝陵也。
山东省枣庄市黄帝陵
《大明一统志》记载:“黄帝陵在此(黄丘山)北。”
山西省曲沃县桥山黄帝陵
《山西通志》记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轩辕坟
《朝歌乡志》记载:“相传黄帝死后即葬于沬。其坟在今县城北七里堡村东南隅。”
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
《史记·五帝本纪》曰: “黄帝崩,葬桥山” 。
《史记·孝武帝本纪》曰: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 。
我们数数看,有史料出处记载的就有八家之多,那么单单凭借某一段史料就能否认别的地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吗?显然不能。
而且按照史记的记载, “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这个说法,黄帝陵本就没葬着轩辕本人,而是只有衣冠的衣冠冢,既然如此,再寻章摘句的去找所谓的证据,证明黄帝陵那个是真,那个是假还有什么意思?
按我的浅薄认知,黄帝作为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部族首领。他与炎帝联合击败蚩尤,建立了世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那么后来的历朝历代,或囿于考古能力的不足,或囿于政治及地理原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对黄帝进行祭祀,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当我们再在网络上面对各种关于黄帝陵真伪的争论时,或许应跳出单一的物质真实性框架,从更广阔的文化、历史与民族情感的维度去理解和尊重。
每一个被史料提及的黄帝陵,都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对轩辕皇帝这位伟大先祖的多样化纪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