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好消息!
由花城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小说《被遗忘的灵魂》近期在波士顿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2nd International Original Chinese IP Film Festival)中,喜获“最佳IP奖”。
其英文版已于今年6月由英国出版社ACA Publishing & Sinoist Books出版发?。
站在人间正义和人性立场
打捞尘封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14万中国劳工远赴异国出生入死,却被选择性遗忘。
双语作家吴帆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遗忘的灵魂》以触动人心的笔触,将这些“被遗忘的灵魂”从尘封的历史中打捞出来。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评价本书:“吴帆站在人间正义和人性的立场上,以小说还原历史,反思历史,跨越大半个世纪,展示了这一群‘小人物’独特与匪夷所思的命运,讲述了一段中西冲突与对接大背景下鲜为人知的故事。她笔下的人物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在他们身上,你能深切地感受到艰难时代中的勇气、友情、人性,以及深沉的爱。在地缘政治加剧和种族矛盾激化的今天,这本书尤其值得一读。”
本书甫一出版,就收获了业界好评,如《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月度最受读者好评的书”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阅读”均对此书做了访谈报道。
有读者表示,《被遗忘的灵魂》中涉及的事件、人物和地点都可以作为资料来研究。“以前仅仅知道一战华工的零星痕迹,读了吴帆书,模糊影子比过去立体。比如招工、比如运输过程中的细节……张德伦们从被钉死的车窗看见的自然、雪山、野生动物”,艺术地告诉我们这漫长的现场。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打捞尘封的历史
一战时期的中国早已多年积弱。当时的段祺瑞政府赌上国运,试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秩序里挤占一席之地。当时同英法协商的结果是以工代兵,中国政府陆续派了14万华工到战场后方做战争保障,好把英法士兵从后方泥淖中解放出来,以专注前线战事。这14万人主要来自山东,大多是吃苦耐劳的穷苦人民,也是当时最为精壮的劳动力。
华工们在那里做着最苦最累也常常是很危险的工作,比如挖战壕、收死尸、修铁路机场等。虽然当时政府签订了“华工不上战场、工作地点与前线最少相离16公里”的条约,但有资料记载,这个条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有些同胞在战场上浴血牺牲。
14万华工中,约两万人客死他乡,约三千人定居法国,其余战后返回中国。
这段重大的历史事件虽然近年来在媒体中有所报道,但在中国所知者甚少,在包括英法在内的西方国家里更是几乎无人知晓。那些留在法国的华工们很多以历史为耻,使得他们的后代至今不知道自己的家世。
百年沧桑就这么在沉默中被湮没了。
英文版出版
让英语读者从全新角度审视一战
今年6月,《被遗忘的灵魂》英文版由英国出版社ACA Publishing & Sinoist Books推出。该出版社此前已向英语读者推介了贾平凹、冯骥才等作家的作品。
知名作家和记者、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帕特里克·马纳姆(Patrick Marnham)评价:“《被遗忘的灵魂》是一部高度原创的历史小说,这部雄心勃勃的作品担负起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详尽的历史研究,另一方面则是一个感人的虚构故事,讲述经历了战争的人的个人命运。这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杰作,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了解法国二十世纪早期的平民生活。这部作品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该书英文版译者,英国新一代青年翻译家霍尼·沃森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翻译过程中我哭了好几次,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译者你是如此接近文本。过去我并不了解一战期间中国劳工在欧洲的这段历史。这真的是一段未被充分认识、分析和讲述的历史。我非常荣幸能够将这部小说翻译成英文,扩大它的受众。”
如今,《被遗忘的灵魂》在第二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中喜获“最佳IP奖”,我们也期待它跨步走向大屏幕,让更多人看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小人物”,看到他们同样令人心神震撼的人生。
月光皎洁,远处的大地一片银白。火车呼啸着前行,将铁轨边的大树上挂的冰凌震得纷纷落下。
我把脸贴在窗户的木板上,透过一个缝隙往外张望。
四天前,我和我的同伴们坐着曼彻斯特号从威海卫抵达了维多利亚岛,在那接受检疫后才被获准在温哥华市中心波拉德街的一个码头下船登陆,随即被送上了火车。算上今天,我们在这辆木制火车上已经呆了三天了。火车所有的窗户都被木板封住了。除了一天几次在荒郊野外或是无人的偏僻小站短时间停留,我们可以下车方便一下,其余的时间我们都在车上。虽然上车前发了冬衣,但衣服单薄,而且车上没有取暖设备,再加上冷风从封闭不严实的木板四周灌进来,车厢里奇冷无比,好像铁锈变成冰块钻到身体里。我们睡觉的地方就是一张草席,屁股坐上去就跟坐在雪地上差不多。即使我每天花大半天搓手跳脚,让自己暖和起来,但一停下来还是全身发抖。好不容易缩成一团睡着了,我就整夜做梦,梦到父母,梦到点了红烛的洞房,梦到新娘在红头巾的遮盖下流泪,梦到自己和其他赶赴欧洲的劳工在军营里操练,还梦到我们的船在太平洋的巨浪中如树叶一样脆弱。
好几次我从睡梦中惊醒,大口地喘气,直到意识到自己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才松了口气。
在青岛的时候,训练营的一位翻译告诉我他从英国军官那里听说这次中国劳工入境加拿大之后由大西洋抵达法国是条新线路,目的是躲过德国人的潜水艇。他还说入境加拿大的中国人本来按照加拿大政府的规定要付一人五百大洋的入境费,不过加拿大政府和英法达成协议后就免了这笔费用。由于这些原因,我们这一路除了必要的短暂停留,其他时间只能待在火车上,而且管理劳工输送的部门担心当地的媒体会报道我们的到来,就把火车的窗户都钉上了木板。
我感谢旁边这扇窗户上的缝隙。虽然刺骨的冷风从外面灌进来,但我透过缝隙看到了莽莽千里的雪原和森林,连绵的山峰,倒挂在山崖上的蓝色冰川,没有被冻住的澄净湖泊,还有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一天,几只驼鹿从林子里闪现出来。最高大的那只差不多有两米,它在阳光下仰头站立着,气势非凡。还有一天,我瞥见了交了好运的北极狐,嘴里叼着刚捕到的猎物。它在皑皑雪地上奔跑,那么可爱,那么富有灵性。我还看到了麋鹿,大角羊,甚至一只振翅欲飞的雪鸮。它们让我欢喜,让我忘却了寒冷,也忘却了自己囚徒一般的处境。
有时二马还有其他的同伴要借用我的“宝地”。几个人的头紧紧靠着,轮流从那个跟小指头一般长的缝隙里往外瞧。大部分的时候,窗外是似乎一成不变的雪景,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谁没见过雪呀!有人还说,家乡的雪景比这里的漂亮多了。可是我还是喜欢看雪,想象自己在外面漫步——而不是困在丑陋的火车里——将一串串脚印踩在洁白的雪野上。
下车大小便是让我既期望又害怕的时候。锁上的车厢门打开了,我们在持枪的士兵的看守下跌跌撞撞下了火车,然后在他们指定的区域一起大小便。对我来说,在人挤人的地方脱下裤子光屁股来解手是件难堪的事,还不说齐膝的雪和刺骨的冷空气把我们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似乎都吸走了。但这几分钟的时光同时也弥足珍贵,让我能好好仰头看看天空,甚至在心里背上几句喜爱的古诗词。日月星辰,总是让人浮想联翩。白天时,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天上出了太阳,即使阳光惨淡,毫无温暖可言,但所有人都喜形于色,脸如向日葵一样朝向天空。
此刻火车突然减速了。透过缝隙,我看到我们到了一个小火车站,站台的灯柱下站着十几个穿着臃肿的白人女人,她们的大半边脸都被围巾包住了。她们高举着小彩旗还有横幅,并把手里拿着的篮子也举起来。我以为火车会停下来,但火车又加速了。她们一晃而过。
“有人在欢迎我们!”我兴奋地大声嚷嚷,快冻僵的脸膛突然暖和起来。因为火车太快了,横幅上的字我只看清楚三个,但“welcome”和“China”在一个句子里说明她们是冲我们来的。
她们肯定是加拿大人。天知道她们怎么知道我们乘坐的火车要经过这个小站的消息。看到火车前,她们可能想象窗户后会有无数的人头,会有很多人把脸贴在玻璃上朝她们挥手,而且火车停下来后,她们会在一片感激声中把篮子里刚烤出不久的面包和点心分给大家。她们不会想到所有的窗户都被木板封住了。
我仿佛看到她们高一脚低一脚冒着严寒来到火车站的情景,还有她们带着原封未动的食物怅然若失离开火车站的样子。在异国他乡,居然有人惦记着我们!
我这一喊唤醒了车厢里一些沉睡的人,大家七嘴八舌,气氛一下热闹起来。看守这节车厢的两个穿着厚厚的棉袍制服的警卫朝车厢里看了看,见没出什么事,就接着打盹。对他们来说,这个看守的差事就跟运送牲口一样。只要牲口不逃走,不自相残杀,就不必担心。
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大家。
“好吃的东西……”靠在我身边的二马有气无力地重复我的话,还伸出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因为吃不惯船上和火车上提供的奶酪,他经常腹痛和拉肚子,现在面黄肌瘦。尽管劳工们抗议,但饮食依然没有改善,就是面包和奶酪的分量也有限制。
在船上的时候,我和二马在一个团队操练,吃睡都在一起,还拜了把兄弟。因为我进过学堂,他叫我哥哥。第一声叫我哥哥的时候,他甭提多高兴呢,说这辈子总算有亲人了,而我也因为收了个弟弟觉得自己不那么孤单了。
车厢里挤满了人,坐着的,站着的,还有躺着的。在太平洋上旅行了差不多一个月,每个人看上去都有些疲倦,同时脸上还有些听之任之的神情。古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不安之又能如何?总不能跳下火车逃跑吧。
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怎样,但直觉告诉我们,我们在青岛营地的那段日子可能是我们最舒服的时候。不过就是现在我们也不想抱怨。比起曼彻斯特号上的生活,火车毕竟在坚实的土地上走。我们中很多人是习惯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只要泥土在脚下,只要能闻到泥土的味道,他们的心就踏实很多。
“张先生,她们为啥欢迎俺们呀?”有人问。因为我读书识字,有些劳工这么称呼我。一开始我还心虚,觉得担当不起。不过他们叫上了,就不改口了。过了一阵,我也就习惯了,开始扮演起学堂老师的角色,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帮他们写家信读家信。
我想了想说:“也许她们的孩子在欧洲打仗吧。她们知道我们是去欧洲帮她们孩子的。”
很多人点头。
作者简介
吴帆,中英?双语作家,并从事翻译、书评写作及?化交流?作。出?于江西南昌,从中??学中?系毕业后,获斯坦福?学奖学?赴美留学。已出版《??花》《美丽如昨》,作品被翻译为法、 意、 ?、 韩、葡、西班??等。
《被遗忘的灵魂》
作者:[美]吴帆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万中国劳工远赴异国出生入死
却被选择性遗忘
关于个人、国家、种族
双语作家 吴帆 令人心神震撼之作
纪念艰难时代中的
勇气、友情、人性以及深沉的爱
冯骥才 周大新 盛赞推荐
1917年,北方小镇?个富裕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张德伦于新婚之夜逃离包办婚姻,加入了英国人招募的赴欧中国劳工军团。他和其他劳工历尽艰辛从中国赶赴英国,又到了战时的法国。他们不仅是没有姓名只有编号的苦力,也没有人身自由。后来,张德伦遇到了活泼开朗而且性格刚强的法国女孩玛格丽特。他们不顾法国社会的阻碍,坠入爱河。张德伦面临?个艰难的选择:是重新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人身边,继续享受生活,还是为爱留法,做?个贫穷?且遭受歧视的外国人?
End
原标题:《除了《里斯本丸沉没》,还有这本书在打捞尘封的历史》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