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允许香港银行提供“在岸人民币”服务,可使香港充分发挥其经济自由度的优势,而进入全新发展轨道
文|单伟建
编辑|袁满
东方明珠香港,为其经济成就而自豪。但在过去的30载,香港的经济与内地的发展速度相比可谓霄壤之别。
香港能否彻底改观其发展前景呢?有可能。
香港特首李家超先生在2023年12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把香港打造成一个“总部经济”,即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来港建立总部。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内地和香港的货币监管部门应该考虑允许香港的银行提供“在岸人民币”服务,以使总部位于香港的企业可在港为其在内地的业务借出和存入人民币,如同在上海或深圳运作一样。
在过去的30年之中,中国内地的经济实际增长了12倍,而同期香港经济的增幅仅为2.3倍。
内地凭借什么发展得如此之快?主要靠的是市场化的改革开放政策。最突出的范例是实施了最为市场化和开放政策的深圳,其经济增长在过往30年内达80多倍。就是在此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一家外资得以在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且唯一一次成功收购了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使之凤凰涅˜„般地浴火重生,从而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笔者新著《金钱风云——一个绝处逢生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真实的事件。几十年之间,深圳成为创业的温床、技术创新的中心,也是诸如华为、腾讯、中国平安和比亚迪等全球500强大企业的大本营。
然而,在市场化和开放方面,香港更具优势。香港可以说有全球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其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6.5%,而且不征收股息或资本利得税。那么,为何内地龙头企业并没有涌入香港呢?
主要原因是香港处于内地的货币体系之外。
香港实施的是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此制度之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基本就是香港的货币政策。当美联储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时,即使香港没有通胀问题,也必须相应升息;而当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或贬值时,港元亦随之升值或贬值。正因如此,香港经济在30年内增长2.3倍与美国经济在同期增长2.1倍的轨迹几乎同步。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限制跨境的金融交易和资本流动,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不能自由兑换。香港存在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但规模有限,整个资金池大约有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合1400亿美元),与香港2万亿美元存款总额相比几乎微不足道。而且,离岸人民币跨境在内地使用也像外币一样受限于外汇管制。所以,如果一家内地企业或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点,它只能作为一个海外前哨站,而不能作为总部运营,因为接触不到在岸人民币,它就无法发挥总部必有的调度资金等财务中心作用。
如果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香港大行可以如同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一样在香港提供在岸人民币服务,那将彻底改变游戏规则和香港的前景,因为内地的大企业就可以在香港设立总部,在港借出或存入在岸人民币,从而将其在内地市场经营所需的财务管理功能,纳入香港总部之中。
当然,香港的银行参与在岸人民币业务,必须符合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则,这就意味着对于在岸人民币业务必须实施闭环管理。比如,香港的银行可以审批在岸人民币贷款或吸收人民币的存款,但是企业客户只能在这些银行内地的分支机构提取或储存人民币资金,而且人民币资金也只能在内地使用,而不可出境。既然如此,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就不必担心出现资本外流的问题。
如果香港的银行可以提供在岸人民币的业务,它们实质上成为在岸人民币市场的一部分,那么在香港设置总部就会对内地的大企业以及跨国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毕竟,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其经商条件比内地的大城市更具有竞争力。
其实,香港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今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启动了香港个人跨境使用电子人民币的试点(称之为E-CNY,即电子在岸人民币),使香港居民可通过此计划购买并在内地使用电子在岸人民币。
如果外资和中资企业可从香港全面管理其在内地市场的人民币业务和财务,那么香港作为总部所在地将真正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作者为亚洲领先私市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的执行董事长,也是《走出戈壁》《金钱博弈》《金钱风云》等书作者)
责编|秦李欣
题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