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0月1日,观众在国家网球中心内游览。
据北京日报报道,10月6日,北京长安街西延线,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在首钢园区落下帷幕;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国家网球中心相继决出女双、女单冠军……这个国庆假期,一系列专业性和群众性结合的体育赛事吸引大众视线,北京体育消费热情涌动。
体育消费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每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票难求”似乎成了常态,带动体育消费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理念逐步成熟、偏好日趋多元等新特征。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看比赛、享假期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的新选择,“体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全新活力。数据显示,今年中网总票房创历史新高达到8000万元,现场观赛人流量再创新高,全赛期观赛人流量预计约30万人。同时,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世乒联中国大满贯票房也有近6000万元,并带动综合消费额超5000万元。体育赛事跃动的人气、迸发的魅力,为首都带来实打实的“假日经济”增量,折射出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释放的蓬勃潜力。
体育消费的引擎一旦点燃,便会不断拓展人们想象力的边界。2023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大运会、亚运会、学青会、“十四冬”相继举办,赛事期间,成都、杭州、南宁、呼伦贝尔共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300亿元,见证了体育消费的巨大潜力。早早售罄的比赛门票,火爆的体育观赛氛围和产品销售,印证了体育消费正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带给人惊喜的,不只是一组组生动鲜活的数字,还有数据背后深层结构的变化。以贵州“村超”和“村BA”赛事为例,通过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创收,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赛事的相关消费。体育消费呼应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经济增长注入澎湃的消费动能。
以赛营城,更好融入城市经济,可以更好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最近几年,“体育综合体”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北京为例,重点打造了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10个体育消费新地标,通过做好“赛事+”文章,串联整合景区、文化活动、美食、市集等场景,策划推出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美食等系列特色文商旅体融合活动,推动观众“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面向未来,北京还将计划重点引进20项国际顶级赛事,重点打造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重点培育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形成横向联系、上下贯通的“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充分挖掘体育赛事综合效益,积极培育赛事IP、打造“赛事经济”品牌,满足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必将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绽放体育魅力,赋能赛事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体育消费尚处在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尤其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消费有望成为国民消费中的重要增量。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多地发放了体育消费券,以进一步激发大众运动热情,有效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前进道路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群众体育消费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从理念、政策、落实等层面,推动体育产业链和城市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就一定能让体育魅力激发经济活力,让赛事经济成为城市发展动能,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彩华章。
作者: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