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汽车行业正在由生产驱动模式转向用户驱动模式,其中,以辅助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功能成为新一代购车用户关注的焦点。当前市场上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搭载率及性能如何?行车辅助、泊车辅助等是否值得信赖?
对此,中汽测评近日发布了《2024中国汽车辅助驾驶现状洞察》技术热点专刊,系统剖析了国内市场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现状。据了解,依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2020-2024年间,中汽测评累计完成了49款车型的辅助驾驶测评工作,覆盖近5年行业热销的、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新车型,从而发现了辅助驾驶五大发展趋势。01
发现一
行泊一体化应用落地效果显著,辅助驾驶性能水平逐年提升
成本压力下,行泊一体正在成为主流。随着行泊一体化技术快速发展,泊车辅助的装配率显著提升,行泊装配率趋于一致。
性能方面,辅助驾驶性能日益提升。从2022年到2024年,行车辅助得分率提升28.9%,泊车辅助得分率整体提升9.1%。
02
发现二
智能化性能已由“高端”走向“平民”,20万以下区间车型表现抢眼
从车型价格来看,近年来,各个价格区间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水平都得以提升,低价格段车型得分率增速更快。
2024年,2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车型平均得分率显著提高,辅助驾驶功能已不再是高价位车型“专属”,低成本、强算法解决方案成为主流。
03
发现三
“智能”已不再是“电动车”标签,燃油车智能化也在大幅提升
从动力类型来看,通过数据对比,电动汽车智能化平均得分率明显高于燃油车,但二者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另外,燃油车在行车辅助方面的发展速度高于泊车辅助。
04
发现四
智能化已成为全球竞争焦点,自主品牌持续引领技术前沿
从品牌来看,测评结果发现,基础行泊方面,各系别车型辅助驾驶水平均有提升,但自主品牌得分率明显优于外资及合资品牌。
领航行泊方面,各品牌技术策略、发展速度不同,自主品牌热衷NOA新技术,引领L2级NOA、记忆泊车技术发展,并在2024年新车型中快速应用,表现抢眼,而合资/外资品牌仍在持续观望,未见车型落地相关功能。
05
发现五
新兴品牌“智能”产品力出众,且市场响应更新速度更快
与传统品牌相比,新势力品牌更注重“智能化”属性的研发设计,行、泊车辅助平均得分率提升27.9%,而传统品牌在泊车辅助方面发展缓慢。
此外,新兴品牌更注重OTA“查漏补缺”,部分车型能较快响应市场需求,快速优化系统功能。
06
辅助驾驶功能仍有不足
从测评数据来看,中国汽车辅助驾驶性能整体表现较好,但测试车型在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项目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行车辅助的交互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
L2组合控制能力在前车切出、前车切入、弯道内前车静止、前车静止等场景表现不佳;
部分车辆对电动二轮车、交通事故车辆、锥桶没有识别和响应;
部分车辆允许驾驶员长时间脱手,部分车辆不具备低头检测能力、闭眼检测能力,或报警时间过晚;
水平车位泊入的平均水平相对最弱,个别车型无法有效识别车位,未划线的空间车位泊入是行业痛点,狭小空间车位适配是难点;
室外到室内“最后一公里”的精准定位问题仍需解决。
07
测评方法不断创新
中汽测评在智驾测评发现的问题与挑战,不仅为车企改进辅助驾驶技术提供了方向,也推动中汽测评不断创新C-ICAP测评方法。与现行版本相比,中汽测评规划的2026版C-ICAP,以及2028-2030版本进行了改进了升级,面向新功能、引入新场景、使用新方法。
在新场景方面,鉴于中国道路交通场景与驾驶行为复杂多样,中汽测评将聚焦城市领航行车辅助、泊出辅助等功能。在新方法方面,中汽测评将允许使用V2X技术、研究中国特征场景、加强模拟仿真占比等,确保测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为车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用户实际、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技术、新场景与新方法,中汽测评希望推动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文:张冬梅 编辑/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