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体育相关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从“尔滨”出圈到冰雪经济热,从增加课间时长到上好体育课,从赛事经济“乘数效应”凸显到备战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从健身健康深度融合到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体育,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59.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全年我国运动员在32个项目中获得165个世界冠军,共创20项世界纪录。数字会说话——体育强国建设正走在路上,各项奋斗目标正在不断实现。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强国建设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亟待解决,体育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老问题仍待破解;体育管理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发展需要、创新能力不足等新矛盾日益凸显;体育改革滞后,足球领域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三大球”成绩持续下滑,这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着明显差距。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找准破题的关键点、突破口。需要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体育事业成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需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着力破解体育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体育改革力度。现在距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仅有11年,体育强国建设也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对体育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体育系统要聚焦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构建职能明确、管理顺畅、协同高效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三大球”发展中国模式,确保足球改革沿着正确轨道向纵深推进,加快推进竞技体育领域改革,创建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开门办体育”,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抓落实工作作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重要指示,体育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既要有沉心实干、久久为功的定力,又要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魄力,更要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能力,坚持深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不懈努力奋斗!
文字来源:中国体育报